10月18日,中国民族学学会生态民族学专业委员会2025年学术年会暨筑牢长江珠江上游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学术研讨会在贵州民族大学召开。贵州民族大学副校长崔海洋教授、中国民族学学会生态民族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祁进玉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国民族学会生态民族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色音教授出席。贵州民族大学副校长董强教授主持开幕式。此次研讨会由中国民族学学会生态民族学专业委员会、贵州民族大学主办,贵州民族大学民族学与历史学学院承办,贵州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南方少数民族语言信息化实验室协办。论坛聚焦筑牢长江珠江上游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主题,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生态民族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
主旨发言环节上,我院孟和乌力吉教授作题为《维护激活坪坝社区生活体系对西南山地生态安全的支撑功能》主旨发言。孟和乌力吉教授在分析自己田野工作案例的基础上,认为在西南地区及各地许多山地公共环境和坪坝甸社区里,当地居民在衣食住行等生活实践中一直在合理利用山地自然资源,形成适应坪坝甸环境的本土生计模式,由此建构起保护生态和节约资源的丰富多彩的本土生活经验和生态知识体系。本土生活者通过传承和应用乡土经验知识,积极适应、打造和维护中微观层面的坪坝甸区域生态资源和生活环境,以日常的生活环境维护行动聚焦中宏观层面的自然生态系统治理和山地环境一体化保护目标,从而实现地域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孟和乌力吉主旨发言
本次研讨会设四个分论坛,各专家学者围绕云贵高原生态移民实践与生态安全屏障构建、云贵高原传统生态知识在长江珠江上游生态修复中的价值及与国际本土知识应用的对话、生态人类学视域下西南喀斯特地区生态农业模式与国家安全屏障筑牢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从不同角度阐述了生态民族学在构建生态安全屏障中的重要作用,达成多项共识,为今后的生态安全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